持續數年的銀行鋼貿貸款壞賬風波近期出現兩起事件:一邊是有銀行準備對信用卡鋼貿貸款“八折”收本“認栽”,一邊是有鋼貿商反告銀行收貸違規,這反映出銀行和鋼貿商之間的博弈或許進入最后階段。而電商模式能否真的重塑銀行與鋼鐵貿易業的信任關系,能否挽救鋼貿困局,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證明。
銀行打折收本“認栽”
銀行對鋼貿貸款的處置力度正在逐步加碼。上海最大鋼貿行業組織之一的福建省周寧縣上海商會日前曾經公告稱,某銀行對福建周寧籍信用卡透支逾期客戶實施優惠還款政策,只需要處理本金的80%。
福建周寧籍鋼貿商曾是上海鋼貿最大的重災區,而信用卡則是當年鋼貿商授信方式的變通做法之一。
事實上,為鼓勵鋼貿商還款,多家銀行都曾出臺過優惠政策,對有還款意愿并與銀行簽署協議的鋼貿商,可免除信用卡逾期的滯納金,并減免部分利息。不過,其他銀行的優惠政策卻從未有免除部分本金一說。
“其實,不少銀行鋼貿業務的不良率都達到20%,有的甚至達到50%。”上海銀行圈內一位人士表示。顯然,如果只虧損20%,已經算是十分幸運了。
鋼貿商信用卡透支逾期,是鋼貿貸款違約的伴生現象。“大多數鋼貿商的信用卡都是2009年、2010年辦的,當時鋼貿商的信譽尚好,辦的都是大額信用卡,有的額度達到幾百萬元。”一位鋼貿界人士介紹。
其后隨著“鋼貿危機”的爆發,銀行停貸、鋼貿老板跑路等事件絡繹不絕,鋼貿商頻頻站上被告席。一度由于上海鋼貿貸款局面惡化,即使是貸款資產比較優良的部分鋼貿涉貸銀行也出現了約10%的鋼貿客戶逾期現象。
鋼貿商反告銀行違規
幾乎和銀行打折收本“認栽”的同時,銀行和鋼貿商之間又發生了另一起“官司”,但和以往通常站在被告席上是鋼貿商不同,這次雙方角色發生了互換。某鋼企將銀行告上了法庭,某鋼企指責銀行違規操作,將6個賬戶總額高達1.5966億元擔保資金提前一周劃走。
業內人士稱,發生在銀行和鋼貿商之間的激烈博弈,顯示出雙方信任關系的極度脆弱。曾經是銀行座上賓的鋼貿商,如今已成為信貸“黑名單”的常客。不少銀行雖然嘴上喊“有保有壓”,現實操作卻是一邊倒的收貸,這激起了很多鋼貿商的“反抗”,以至于出現了“有錢也不還”的現象。
上述鋼貿界人士對還款前景也不樂觀。“應該說銀行的優惠力度不小了,少數有能力的人應該會籌錢去還,但相當多的欠款者已經離開上海,要找到他們很難。”
另一位業內人士則評論,現在有些銀行愿意對信用卡鋼貿壞賬認栽兩成,這意味著銀行以信貸方式形成的鋼貿不良很多。“因為惡意逃欠信用卡的債會涉及到刑事,而貸款形成的不良只是商業上的民事糾紛。因此對于很多鋼貿商而言即使有錢肯定也是優先償還信用卡的欠賬。其實能還的肯定早就還了。”
電商嘗試重塑信任
在鋼貿危機升級的同時,上海銀行圈最近兩年也正在進入一個“換屆時段”,不少銀行的上海分行走馬換將,從而由總行將壞賬認下,清理干凈并交給下一任。無論是平安銀行、中信銀行還是光大銀行都在上海進行了調整,不過另一家深陷鋼貿貸款危機的股份制銀行分行因為人事安排上的波折,2013年并未如其他銀行一樣由總行埋單,而是一直通過分行利潤進行沖抵消化,直到2014年初新的負責人到任,此前該行一名分管中小企業業務的副行長因為鋼貿貸款責任而被迫離職。
銀行業分析師提示,銀行業仍然存在經濟增速下滑導致不良率快速上升的風險。
在傳統鋼貿業舉步維艱的同時,新興的鋼鐵電商卻贏得了部分銀行的支持。今年5月,五礦集團旗下的電商平臺表示,與平安銀行、工行北京分行等簽署協議,獲得銀行授信110億元。
“這一方面是由于電商這種商業模式更被大家所看好,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五礦強大的央企背景。”分析師表示。
高峰時期,上海銀行業鋼貿行業表內外授信余額曾超過1800億元,而電商模式能否真的重塑銀行與鋼鐵貿易業的信任關系,能否挽救鋼貿困局,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證明。